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发布时间: 2023-03-22 浏览量:3552 次
3月3日,心血管内科为73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实现了医院在该诊疗技术上“零”的突破。
今年73岁的吴大爷近一年来常常感到心慌、乏力、气短,一开始以为就是年纪大了,没当回事。2月27日上午出现了晕厥,家里人不放心,就赶忙带他来到通灌院区心血管病医院就诊,这一检查不要紧,揪出了大问题。心脏彩超检查提示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功能二叶瓣伴重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左房、左室增大,左室壁增厚,左室壁增厚,二尖瓣、三尖瓣中量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LVEF(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值45%,低于正常值55%-75%。
吴大爷的儿子看到这糟糕的检查结果,瞬间“头都大了”,随即为吴大爷办理了入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入院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又发现了吴大爷竟然还患有冠心病和一个23×10mm的主动脉窦瘤,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针对吴大爷的这个复杂病情,由心内科牵头,心外科、ICU、麻醉科、心脏超声科、影像科、导管室等多学科联合参与的MDT随即成立。
以往的主动脉瓣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胸部切开20cm左右的大切口,人为将心脏停跳,血液经过体外循环机后回到人体,可能会对患者的凝血、肾功能、脑血管以及神经系统造成较大创伤。考虑到吴大爷年龄较大、疾病复杂程度高,传统手术风险极大,MDT团队决定尝试进行创伤小、恢复快的TAVR微创手术,但面临的不仅仅是主动脉瓣置换,还要同时开展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主动脉窦瘤封闭术,TAVR术式本身难度较大,瓣膜释放的范围需要精确到2-4mm的区间,再合并窦瘤的封堵需求,手术精度需达到1mm的要求,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MDT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并制定了周密的诊治计划。3月3日手术当天,心内科主任尹德录和宋和鉴主任医师先对病变的左前降支置入支架,接着将匹配好的人工瓣膜通过右侧股动脉精准置入原病变主动脉处。术中,心脏超声科王燕博士通过经食道超声实时动态评估瓣架的位置、形态,对窦瘤是否有效遮挡,全程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时间仅2小时,顺利完成TAVR瓣膜植入+冠脉支架植入+主动脉窦瘤封堵,整个手术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当晚就脱机拔管。
术后,吴大爷转入CCU,宋广玉和刘永花护理团队与医生默契配合,精心照护,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利尿、护胃等治疗,术后当天复查心脏彩超LVEF就从45%提升至57%,恢复正常值,超声心动图监测人工瓣膜形态和功能未发现异常。
3月9日出院的时候,吴大爷高兴地说:“我这胸闷的感觉没有了,心脏跳得也有劲了。”他儿子表示十分感谢:“再也不用奔走异地求医,在家门口就有一流的专家,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技术。”
心内科主任尹德录介绍:主动脉瓣是心脏瓣膜中功能最重要的阀门,它是心脏搏出血液通往全身的闸门,因此在人体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患主动瓣膜疾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人群中,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达2%~7%,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主动脉瓣狭窄,大约50%未经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会在发生症状后2年内死亡。五年内死亡率高达80%,比部分癌症还要高。
我院首台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动脉窦瘤封堵一站式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院在结构性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上取得新的突破,填补了连云港市在该项先进技术上的空白。
(市心血管医院 张琬茹 胡晓燕 尹德录)
Copright© 2022 连云港市脑科医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0508150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