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钙化( vascular calcification,VC) 常见于衰老、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瓣膜疾病、慢性肾脏病等人群中,是由羟基磷灰石( 又称为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 在血管壁上异位沉积而产生的。从解剖意义上, 根据钙、磷等矿物质在血管内沉积的部位, 可将动脉钙化分为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
注:点击图片可放大
可发生成骨型分化并参与调节血管钙化的细胞包括: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 、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等。VSMC 对维持血管功能至关重要,它们可以通过驱动血管壁的收缩和松弛来调节血压和血液流动,在维持胞外基质 (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的稳定与基质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正常情况下 VSMC 表现出收缩表型。当有生长因子、损伤或机械应激等刺激下,VSMC 能够表现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特征表型。虽然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其始终表现为动脉血管壁中羟基磷灰石沉淀。人们在健康的血管壁中发现了 焦磷酸(PPi)、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 、基 质 Gla 蛋 白 (MGP) 、胎球蛋白 A(AHSG) 、Klotho 蛋白等钙化抑制剂,它们可以抑制 VSMC 发生钙化。在 CKD 患者中 Ca2+和磷酸盐( phosphate,Pi) 的代谢失调很常见,主要表现为血液中 Ca2+和 Pi 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Ca2+和 Pi 浓度,将促进 VSMC 的表型转化。氧化应激通常是指组织或细胞中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产生过度与抗氧化剂防御机制( 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 减少或活性减弱,导致ROS 的生成和清除之间的失衡。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在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慢性炎症普遍存在于 CKD、 ESRD 患者中。在细胞水平上,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钙化风险呈正相关。细胞在外界压力的持续刺激下,既可能产生激活体内修复过程,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发生凋亡。多项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参促进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抑制细胞凋亡可以抑制钙化。自噬与细胞凋亡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也是细胞代谢和体内稳态的关键调节器。最新的研究证实,自噬在调节血管钙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自噬在维持 VSMC 表型、外界应激压力诱导 ROS 产生和细胞凋亡、抑制成骨型转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80%的血管损伤和9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血管钙化,动脉血管的钙化导致动脉血管壁僵硬度增加和顺应性降低。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是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
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常常发生在大中动脉,钙盐结晶主要沉积在硬化斑块的基底部,而近管腔表面的钙化灶与斑块破裂和急性血栓的形成有关。血管钙化程度与粥样硬化性的血管狭窄程度显著相关,把血管钙化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标志,对临床判断患者病情和预测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死亡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是血管钙化的诱发因素之一,常引起中膜钙化。中膜钙化可降低动脉壁弹性,增加动脉僵硬度,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血管钙化与高血压常常互相促进,共同进展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管钙化,其难治性是因血管钙化增加、血管硬度增大所致。糖尿病诱发血管钙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高糖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脂代谢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糖尿病患者的动脉钙化指数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脂质条纹形成期出现内膜钙化,其病理特点与骨的生理性发育相似。糖尿病典型的动脉内膜钙化发生部位在冠状动脉,往往提示机体病变较重,因此认为糖尿病可作为预测机体发生冠状动脉钙化主要的危险因子。肾衰竭会加重患者动脉钙化的严重程度,主要表现为中膜钙化,而无肾功能异常的 60 岁以下患者极少发生动脉钙化。调节钙和磷代谢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在调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体内的 VSMC 钙化中亦起重要作用,能协同刺激促进血管钙化的发生。血管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管壁的结构与功能出现一系列退行性改变,也是一种持续发展且不可逆转的过程。血管衰老的主要过程包括血管壁的增厚和管腔的扩张、动脉内膜及中层的钙化、小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等。衰老可以诱导血管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产生多种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中心动脉血管壁的硬化程度。动脉钙化在很小的年龄便可以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并呈现平行的发展趋势,这就是老年人群中动脉钙化几乎和动脉粥样硬化一样普遍存在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血管钙化是一个被动、退化且不可避免的过程,但研究表明,其实血管钙化是一个主动、可调节及可预防的过程。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饮食上建议要远三白(糖、盐和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和黑米)。正常食物中的钙含量基本可以满足人体需要,如果额外补充钙剂,一定要同服维生素D3和维生素K2,前者促进钙吸收,后者可以阻止新的动脉钙化形成。血管钙化患者大多同时伴有血管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沉积物可造成血管损伤,进而激发血管钙化过程。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定期检查对于防治血管钙化帮助很大,有时需要做一些深度的检查才能确定是否存在钙化。